《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拟设计 > 设计应用 > 基于视觉传感器的自主车辆地面自动辨识技术研究
基于视觉传感器的自主车辆地面自动辨识技术研究
崔根群,余建明,赵 娴,赵丛琳
摘要: 该自主车辆地面自动辨识技术是以Leobot—Edu自主车辆作为试验载体,并应用DH—HV2003UC—T视觉传感器对常见的5种行车路面(石子路面、水泥路面、土壤路面、草地路面、砖地路面)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应用Matlab图像处理模块对其依次进行压缩嫡码、复原重建、平滑、锐化、增强、特征提取等相关处理后,再应用Matlab BP神经网络模块进行模式识别。通过对模式识别结果分析可知,网络训练目标的函数误差为20%,该系统路面识别率达到预定要求,可以在智能车辆或移动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普及使用。
Abstract:
Key words :
0 引言
    20世紀80年代,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自主車輛受到中西方各國的普遍關注。自主車輛接收的大部分信息來自機器視覺。CCD將行車路面轉換為光電圖像信息,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相關處理,快速在復雜環(huán)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并產生合理的行為規(guī)劃。為了滿足自主車輛地面自動辯識技術對識別率的預定要求,本文分別對地面圖像信息采集模塊、機器視覺圖像處理模塊、神經網絡模式識別模塊進行了設計與研究。

1 地面圖像信患采集模塊
    該設計將上海中為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出品的教育型機器人Leobot—Edu作為試驗載體,將大恒DH—HV2003UC—T視覺傳感器安裝在車體之上,并對常見的五種行車路面(石子路面、水泥路面、土壤路面、草地路面、磚地路面)進行地面圖像信息的采集。為了提高模式識別結果的準確性,該設計中對每一路面都進行了6次采集作業(yè),并搜集到6組地面圖像信息,將其中質量最好的一組地面圖像信息作為訓練樣本,將剩余的5組地面圖像信息作為測試樣本。本文以訓練樣本中石子路面為例,進行分析說明,其路面原圖如圖1所示。
    該設計訓練樣本中石子路面圖像的壓縮編碼圖如圖2所示。

2.4 圖像銳化
    圖像銳化可以在空間域中進行,常用的方法是微分法;亦可以在頻率域中進行,常用的方法是高通濾波法。圖像中的邊緣或線條等細節(jié)部分與圖像頻譜中的高頻成分相對應,因此采用高通濾波法讓高頻分量順利通過,使低頻分量受到抑制,就可增強高頻的成分,使圖像的邊緣或線條變得清晰,實現(xiàn)圖像的銳化。高通濾波可用空間域或頻域法來實現(xiàn)。在空間域實現(xiàn)高通濾波通常是用離散卷積法,卷積的表達式是:
    o.JPG
    式中:g(m1,m2)是m×m方陣;f(n1,n2)是n×n方陣,沖擊響應H是l×l方陣,歸一化的沖擊方陣可以避免處理后的圖像出現(xiàn)亮度偏移,其中的H等效于用Laplacian算子增強圖像。
    該設計訓練樣本中石子路面圖像的銳化圖如圖5所示。
2.5 圖像增強
    圖像的直方圖是圖像的重要統(tǒng)計特征,是表示數(shù)字圖像中每一灰度級與該灰度級出現(xiàn)的頻數(shù)間的統(tǒng)計關系。用橫坐標表示灰度級,縱坐標表示頻數(shù)。按照直方圖的定義可表示為:
     p.JPG
    式中:N為一幅圖像的總像素數(shù);nk是k級灰度的像素數(shù);rk表示第k個灰度級;P(rk)表示該灰度級出現(xiàn)的相對頻數(shù)。直方圖修正通常有直方圖均衡化和直方圖規(guī)定化兩大類。直方圖均衡化是一種常用的灰度增強算法,是將原圖像的直方圖經過變換函數(shù)修整為均勻直方圖,然后按均衡化后的直方圖修整原圖像。直方圖的規(guī)定化是使增強后圖像的灰度級分布是不均勻且具有規(guī)定形狀的直方圖,可以突出感興趣的灰度范圍。
    該設計訓練樣本中石子路面圖像的增強圖如圖6所示。

3 神經網絡模式識別模塊
    應用Matlab中BP神經網絡模塊進行分類與識別。人工神經網絡簡稱為神經網絡。人工神經元k表示為:
    u.JPG
    式中:xi為輸入信號;wik為神經元k的突觸權值;m為輸入信號數(shù)目;uk為線性組合器的輸出;bk為神經元單元的閾值;f(·)為激活函數(shù);yk為輸出信號。神經元的輸入/輸出狀態(tài)表示為:
    v.JPG
    式中:τij為突觸時延;Tj為j的閾值;wij為i到j的突觸連接系數(shù);f(·)為變換函數(shù)。
    該設計在分析多種數(shù)據(jù)分類方法和理論之后,以石子路面、水泥路面、土壤路面、草地路面、磚地路面5種常見行車路面為研究對象,采集了6組路面圖像特征信息作為備選庫,其中以質量最優(yōu)的一組路面圖像特征信息作為訓練樣本,把其他5組路面圖像特征信息作為測試樣本進行BP神經網絡的建立、訓練、測試。
3.1 BP神經網絡的建立
    該設計在BP神經網絡的建立過程中應用newff()函數(shù)對各個參數(shù)進行了相關設置。其訓練樣本、目標樣本如下所示:w.JPG
3.2 BP神經網絡的訓練
    該設計在BP神經網絡的訓練過程中應用train()函數(shù)對各個參數(shù)進行了相關設置,其顯示周期、學習速度、最大訓練輪回數(shù)、目標函數(shù)誤差如下所示:
    x.JPG
3.3 BP神經網絡的測試
    該設計在BP神經網絡的測試過程中應用sire()函數(shù)對各個參數(shù)進行了相關設置,其測試樣本如下所示:
y.JPG
    該設計中5種路面圖像的BP神經網絡模式識別訓練目標函數(shù)誤差為20%,實現(xiàn)了方便快捷的模式識別分類功能,結果如圖8所示。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