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智能電視機日益高速發(fā)展下,電視行業(yè)在家電產業(yè)占了主導地位,而在大家電四兄弟中,空調本來是唯一一個被公認“三分銷售,七分安裝”的家用電器。因為大多數(shù)家用空調除了安裝內機,還要安裝外機,尤其是高樓居民房,鉆孔、上墻、固定外機,只有專業(yè)的空調安裝工才能完成,售后比銷售更重要。空調的特殊性決定安裝的復雜性,無法簡單化,但是現(xiàn)在市面上的曲面電視卻是把本來很簡單的電視安裝變得復雜起來。
陷阱一:人為因素
曲面電視,目前大多是液晶面板材質,這種材質已經被確定不具備實現(xiàn)天然可彎曲特性。因此,彩電廠家要想順利壓彎,必須增加電視厚度,才能保持良品率,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彩電賣場看到的曲面電視,其平均厚度遠高于平板電視。如果只是增加了重量,那么問題倒不大。因為早年消費者家里電視機都是笨重的顯像管電視,也看過來了。但問題在于,曲面電視和CRT電視不同,CRT電視雖然是凸面,但是只有屏幕是凸出,固定外框是方正規(guī)則的,有個保護。曲面電視是從平板液晶電視演化而來,除了屏幕彎曲,在色彩、設計邊框以及底座設計等方面基本都是延續(xù)平板電視的風格。目前曲面電視,只有索尼、三星等廠商的超大尺寸產品才會使用固定架,比如索尼的楔形電視機,厚重無比,價格昂貴。對于大眾消費者,國內50~55英寸電視是主流尺寸,這個尺寸的曲面電視幾乎沒有使用支架的,安裝方式和平板電視差不多。在正常擺放狀態(tài)下,曲面電視兩端平衡,問題不大。但如果是掛裝或者重力失衡的情況下,和平板電視一樣的底座設計就帶來很大的隱患。
據(jù)了解,因為形狀不規(guī)則,危險系數(shù)大,購買曲面電視的用戶鮮少有掛裝的,除非預先在房屋安置專用的電視機掛裝位,對電視安裝工的要求堪比裝空調。即使順利掛上,消費者后續(xù)擦拭、清晰灰塵時,也很麻煩。在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在遇到質量糾紛時,商家廠家須“自證清白”。以前是消費者拿證據(jù)維權,現(xiàn)在是商家承擔舉證責任,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利好。但是,有政策商家就有對策,常見的推脫法寶是“人為因素”,曲面電視就存在這個售后陷阱。比如在家庭生活中,桌角磕碰是難免的事,曲面電視比平板電視多了個重力失衡的不利因素,出現(xiàn)產品質量糾紛的概率更高。既然是消費者因個人原因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商家將其歸咎為“人為因素”也就順理成章了。
陷阱二:標準不一
為什么說買平板液晶電視產品對消費者最有利?因為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液晶電視大多數(shù)技術標準是一致的,而且商家和廠家也有完備的售后維修體系,三星LG的面板,中國彩電廠家用,日本廠家也用,京東方華星光電的屏,三星LG電視也用,平板電視的液晶面板本質上已經沒有大的技術差別。但是曲面電視在售后服務上則存在標準不一的缺陷,不同的企業(yè)對壓彎面板的色彩處理是不同的,也就沒有了換屏的普適性。最近,有廠家宣布曲面電視降價,有的是4K超高清面板,比如康佳;有的則是2K全高清面板。但是兩家55英寸曲面電視降價后售價都是6999元。這就產生一個矛盾,2K面板和4K面板的成本相差很大,兩家終端零售價雖然一致,但是消費者電視一旦出現(xiàn)質量維修,面板屏幕的維修收費又不同了。
此外,曲面電視由于屏幕彎曲,內部的一些電子元器件也必須適當調整來迎合其硬件需要,也就是說,現(xiàn)在一般維修平板液晶電視的第三方機構,即使能承接維修,也不一定有充足的屏資源和元件,消費者只能依靠廠家維修,你懂的。
據(jù)了解,國內彩電廠商大都是千萬臺的電視機銷量,在平板電視換屏維修時,產品修理標準一致,廠商尚且難以及時給用戶達成服務,彩電售后維修投訴一直是各大機構的消費者投訴榜首,用戶同一個維修電話打了幾個禮拜,幾個月的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小眾的曲面電視產品,消費者想要等到廠家的屏來維修,恐怕也不會那么順利。不僅如此,有些曲面電視加入了量子點技術,有些曲面電視加入了新的色彩提升技術,有的則只是屏幕變彎而已,各種差別。比如消費者買了量子點曲面電視,在換屏時,按道理也必須換上同樣有量子點功能的屏。
問題在于,廠商給消費者換屏了,普通的消費者很難去驗證這個屏和當初花6999甚至9999元買的電視屏,究竟是不是同一款,這也是曲面電視標準不一給了廠家售后渾水摸魚之機。消費者在曲面電視上購買和維修加起來,潛在的冤枉錢花得并不值得。像55英寸的曲面電視目前賣價6999元,按4K面板比較,比市面賣場55英寸高端平板電視售價高出至少1000元,按2K面板算,則高出將近4000元,高出的這個價格消費者完全可以再買臺高端電視,這還沒有算上售后可能產生的各種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