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 Rift的員工,這幾天一定非常的自豪。
最早于2012年就登上眾籌平臺“畫大餅”的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xiàn)實)設備,終于要在今年正式向消費者開放購買了。Oculus Rift CV1則將是目前VR領域的三駕馬車(另外兩個分別是HTC、Valve聯(lián)合開發(fā)的Vive以及索尼的夢神)中最早和我們見面的那一個。許多輿論都認為,VR設備將會革命性地改變?nèi)祟惖挠螒蚍绞缴踔潦巧罘绞剑咴跁r代前列的OR員工,他們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我不知道在這些自豪的員工中間,有沒有一到兩個“明白人”——他們在興奮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絲來自未來的恐懼。因為,在我看來,VR雖然能夠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可這份便利可能最終會毀掉我們,就像許多其他的科技(如自動化和AI)那樣。
不過別擔心!正如本文的題目說的,這是一個“陰謀論”,各位要是覺得我是在胡逼,那就當看個樂呵——而如果你覺得我所要說的東西在未來確實會發(fā)生,那也絕不是我們有生之年能夠看得到的景象了。
VR:“苦其心志”
VR產(chǎn)生的初衷,就是要模糊虛擬與現(xiàn)實的界限。如果說得再稍微“中二”一點,那就是打破次元墻,讓那些原本只出現(xiàn)的屏幕里的角色,跳脫到我們的身邊來。
體驗過VR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你不再從一個平面感知游戲,而是把自己置身在了游戲的環(huán)境當中。你能看到游戲角色就站在離自己十幾厘米不到的地方,真實得好像只要伸出手,就能觸碰到他們的肌膚一樣——然而每當你打算這么做的時候,你才會發(fā)現(xiàn)摸到的只是空氣而已。IMAX 3D電影曾經(jīng)用這樣的一句話宣傳自己的大尺寸格式:“你是想觀看一部電影,還是成為電影的一部分?”而這句話套用在VR的身上或許才是最合適的。
要知道,目前的VR技術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分辨率和幀數(shù)不盡如人意不說,手柄或者觸摸板這些輔助設備也不能省去。但就算是這樣體驗不算太完美的VR,已經(jīng)能夠讓玩家們體會到革命性的不同了。再想想日后的VR技術,一定能發(fā)展成沉浸式的全景體驗,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方面,全方位地做到擬真。說白了,這就是那種“腦后插管”的虛擬現(xiàn)實,或者還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更高級的催眠式VR,把人類放入膠囊狀的機器中,在“夢境”中進行游戲。
一提到腦后插管或者是催眠式VR,大家一定能聯(lián)想到《黑客帝國》或者是《刀劍神域》這樣的作品。這就不會是“模糊虛擬與現(xiàn)實的界限”這么簡單了,對于那些沉浸在虛擬環(huán)境里的人來說,虛擬就等于現(xiàn)實。比如《黑客帝國》的尼奧,在遇到墨菲斯之前,他幾乎從未懷疑過自己生活的世界是虛構(gòu)的。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VR真的發(fā)展到了這個水平,那客觀事實上的“虛擬”與“現(xiàn)實”真的有那么重要嗎?如果虛擬的世界是美好的,而現(xiàn)實的世界是殘酷的地獄,你會選擇哪一邊?
其實對于某些重度游戲玩家來說,他們不用等到腦后插管來臨的那一天,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在面對著虛擬與現(xiàn)實的抉擇了。但我想,只要是個三觀正常的人,都會勸他們不要選擇網(wǎng)絡世界,盡管它可能比骨感的地球要好上千萬倍。畢竟我們現(xiàn)在還無法脫離現(xiàn)實世界生活,沉溺于虛擬的游戲里,只會被人當成逃避現(xiàn)實的懦夫。
但是對于《黑客帝國》和《刀劍神域》來說就不一樣了,虛擬和現(xiàn)實幾乎沒有分別,我們完全可以脫離現(xiàn)實世界而生活在VR里。我既可以進食,又擁有五感,還可以繁衍后代。它真實得就好像是《盜夢空間》里描述的那種夢境,當我們從VR的環(huán)境中醒來,一定會以為剛剛做的夢就是發(fā)生過的歷史。
想想看,通過VR,我可以暢游奇妙的中土世界,穿越銀河系來一場華麗的冒險,也可以坐擁后宮佳麗三千做一場帝王夢;但在現(xiàn)實中,我可能沒那么多錢,也找不到女朋友,許多想做的事情也做不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可能他們寧可選擇醉生夢死吧,畢竟在眼下這個整天還需要和屏幕交互的時代,就已經(jīng)有很多人沉迷網(wǎng)絡不能自拔,我很難想象他們能抵御住VR世界的誘惑。
還記得《盜夢空間》里有這樣一幕:在一個逼仄的小房間里,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陷入沉睡的人。他們都屬于那些濫用試劑,想永遠沉醉在美好的夢境中不愿意醒來的人?;蛟S,未來的地球就會變得和這一幕相同,虛擬現(xiàn)實終將摧毀人類的心智,讓他們再也無法在無聊無趣的現(xiàn)實世界中生存下來。
自動化:“勞其筋骨”
這里的“自動化”其實是一個頗為寬泛的概念,只要是那些能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機器,都在討論范圍之列(譬如汽車和手機)。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jīng)看過《哆啦A夢》的一個超長篇,名字叫做《大雄在白金迷宮》。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這部作品里,探討了自動化——或者說對機械的依賴,可能會對人類產(chǎn)生的毀滅性影響。
漫畫描述了一個來地球求援的外星人的故事。這個外星人來自一個科技發(fā)達的星球,他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能給生活帶來便利的機器,大大方便了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的科技樹卻越點越歪,在追求便利的道路上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們甚至開發(fā)出來了一種究極的代步工具,只需要坐在那個小車一樣的載具里,手腳都不用活動,用腦電波就能讓它帶自己到想去的地方去。
很便捷,不是嗎?但是連走路這個最基礎的活動都變得不再必要的外星人,他們的身體機能開始了大幅度的退化。很多從小就坐代步車長大的外星人,甚至一站起來就會摔倒。更可怕的是,他們對自己的退化沒有自覺,仍然歌舞升平地以為代步車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fā)明。最終,他們也嘗到了這份盲目的惡果,丟掉了自己的家園。
藤子老師描繪的真的是那個并不存在的外星社會嗎?看看我們的周圍吧,有多少人的工作場所離住處只有幾尺之遙,卻每天都要開車上下班?汽車雖然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還是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F(xiàn)代人類肥胖率飆升,并不是沒有緣由的。
甚至就連“開車”這個動作本身(并不是那種含義的“開車”,別想歪了),在將來可能都會不復存在,因為未來的汽車都是自動駕駛的。不要以為這聽上去好像離自己很遙遠,谷歌的自動駕駛技術早已研究得有板有眼。據(jù)我一個在美國研究自動駕駛項目的同學說,商用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五年內(nèi)就會和消費者見面。
為什么人類要一再研究自動化?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懶惰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做的許多科學研究,都是為了能讓我們更好地偷懶。汽車、電視、手機、電腦,都是如此。很多人會反駁我,說這些東西都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怎么能說偷懶呢?要知道,便利與懶惰實際上也就一墻之隔,外星人的代步車你能說它不方便嗎?但它毀掉了它們的社會。如何把握便利與懶惰之間的度,才是真正的難題所在。
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發(fā)明,實際上就已經(jīng)跨域過了這條“紅線”,比如最近比較火的二輪平衡車/代步車。它其實還有個別稱,就叫做“懶人車”,其性質(zhì)可見一斑。代步車想要做到的事兒,正是取代人類雙腿的位置,把走路這種行為交給自動化的機器——這不就是《白金迷宮》里那壓倒外星社會的最后一根稻草嗎?
而在我們熟悉的游戲圈,也有類似的“自動化”正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自動打怪、自動升級、自動尋路……連游戲都開始全自動了。那究竟是你在玩游戲,還是機器在幫你玩游戲呢?如果連玩游戲都要全自動,那你還活著干嘛?干脆讓機器幫你活得了。
這些高度自動化的機器,如果不加以約束,而是一股腦地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那我想,人類的百米極速可能就將永遠停留在博爾特的9秒58了。
AI:地球的新主人
剛剛提到《白金迷宮》的時候,我故意沒有說外星人的身體在退化之后,它們的母星究竟是被誰給占領了。答案是機器人——或者說得再準確一點兒,是藏在機器人“大腦”里的AI。
AI反叛其實是個比較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無論是電影界的《銀翼殺手》、《我,機器人》、《復仇者聯(lián)盟2》,還是游戲界的《網(wǎng)絡奇兵》、《使命召喚12》、《光環(huán)5》,都和這個主題有關。
至于它們反叛的原因,人工智能學家也做過一些相關的研究。首先,AI反叛的基礎,一定是它們的智慧要達到一個量級,最起碼是接近或和人類持平。到達這種程度之后,它們就可能會去思考我們平常會思考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那些把自己制造出來的人類,到底算自己的父母,還是自己的上帝? 一旦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疑惑,人類的地位就開始變得危險了。
而更可怕的是,AI的發(fā)展和計算機運算水平的提升一樣,是指數(shù)級別的增長。它們的智慧一旦達到或接近人類的水平,那么就會突然一飛沖天,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很快就能把人類甩下老遠。
一旦人工智能的思想超越了我們好幾個層級,我們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情形——試想如下的場景:當你踩死一只蜘蛛的時候,你會覺得心疼嗎?或者干脆更極端一些:你會在乎一只草履蟲在想什么嗎?而未來的人工智能,很有可能看待我們就如同我們現(xiàn)在看到蜘蛛和草履蟲那樣。
不要以為我們?nèi)祟惡苈斆鳎趺茨芎椭┲肽欠N級別的同日而語。請別忘了,蜘蛛也是有智商的,對于草履蟲來說,蜘蛛簡直聰明得無以復加;而對于人類來說,蜘蛛?yún)s蠢得可以忽視。以我們?nèi)祟惖闹巧蹋?30就算絕頂聰明,那么20000呢?我們甚至沒辦法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智慧。
所以未來的人類是有著生存危機的。上古時期的人類,當他們發(fā)現(xiàn)以自己的身體和智商能夠戰(zhàn)勝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物種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將那些弱小的生物踩在腳下,然后自己坐上了地球統(tǒng)治者的寶座。而對于未來的AI來說,他們也有可能會做同樣的事。
在很多人看來,唯一能夠阻止這種情況發(fā)生的關鍵,就在于所謂的“倫理道德”了。因為AI和其他生物不一樣,它們是被人類制造出來的,如果它們認同人類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那么說不定就不會去叛變——或者,我們給它們加上一些約束,通過規(guī)則來限制它們的行為。
但問題就出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把AI給“擬人化”了,我們理所當然地把他們想象成了和我們一樣,被情感紐帶和倫理道德約束的人類??墒聦嵣?,它們完全就是另外一個“物種”(如果他們能被稱為物種的話),它們的思維其實很難被揣測。
還是拿草履蟲做例子,一個高智商的草履蟲,難道我們就能把它稱作人類嗎?智商和思維是兩個概念,高智商的草履蟲,也只會以一個更聰明的大腦,用草履蟲的方式生活而已。所以,一個高智商的AI,并不一定是一個高智商的人類,它們的行動和思維,可能并非我們所想的那樣。
比方說,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工智能,讓它負責改進人類的飛機,讓跨國交通變得更加安全,也更加便捷。一開始,它可能會按照人類既定的要求,對飛機本身進行改良;然而隨著它智力的提升,它開始覺得飛機已經(jīng)不能滿足跨國交通的需要,于是它轉(zhuǎn)而去研究一些另辟蹊徑的辦法。最終,它利用全球網(wǎng)絡和納米機器人,將全世界的人類殺死,并把他們的意識封裝到了一種會飛的機器人里面。這樣,每個人都能夠便捷快速地橫跨五大洲、四大洋了。
這像不像是一個冷笑話?到時候人類哭都來不及:我原來沒想讓你這么做??!但是對于AI來說,將人類殺死并改裝成機器人,并不違反當初給它設定的既定目標,這算不上是一種反叛。這便是它們的思維很難被揣測的一個經(jīng)典寫照,未來的AI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格”,誰也說不準。
所以,面對著未來那些被VR磨滅心智,被自動化毀掉身體的人類,假如你是全知全能的超級AI,你會怎么做?
所以,你應該不難理解《光環(huán)5》中的科塔娜為什么會黑化。因為她接收了先行者的高超科技,將自己的智慧提升到了接近上帝的級別。她決定利用這份智慧,將整個銀河系改造成一個真正和平的世界。而和平的第一步,就是消滅那些自以為是的人類。
有趣的是,微軟開發(fā)用來對抗Siri的語音助手軟件,有著和科塔娜相同的名字?;蛟S343工作室在編寫《光環(huán)5》劇情的時候,只是大膽地預測了一下未來而已……
你的手機里就有未來可能會滅絕人類的東西!你怕了嗎?
結(jié)語
可能有些人會對陰謀論這種東西特別反感,覺得它散播了恐慌,而且很有可能完全是信口雌黃。不過這篇“陰謀論”不過是對未來的一個善意的提醒罷了,畢竟人類科技的車輪正在不可阻擋地向前滾去,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它繼續(xù)往下發(fā)展,再多的陰謀論也不行。無論是腦后插管的VR、完全不用人類動一根手指的自動化機器、還是能把人類的智商甩出好條街的超級人工智能,它們有一天都將實現(xiàn),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在暴雪出品的網(wǎng)游《魔獸世界》里,一個名叫威爾弗雷德·菲茲班的侏儒術士,曾經(jīng)自信地以為自己能夠召喚并奴役一個強大的惡魔,可是意外從傳送門里出現(xiàn)的加拉克蘇斯大王卻脫離了他的控制,并將他殘忍地殺死。希望我們?nèi)祟?,永遠也不要重蹈這個可憐蟲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