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IT的人,對車載電子設備格外關注,我也不例外。
看到一款車的時候,我往往關注的不是它的發(fā)動機有多好,變速箱有多強大,而是它的車載電子設備讓我用起來是否方便。理想當中,汽車內部應該是一個小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并和手機、平板電腦等外來設備緊密結合。
這兩年,在汽車電子領域,美國人再次走到了世界的前面。不管是風頭正勁的電動汽車Tesla,還是谷歌即將通過租車公司Uber投放到市場的無人駕駛汽車都像科幻電影里面一樣。 但實際上不管是Tesla還是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離普通人的生活都還很遠,我更加關心的是一些傳統(tǒng)汽車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化改造。
在當前這個階段,離我們比較近的是語音控制、智能地圖等功能。隨著Siri這樣的智能語音控制技術越來越成熟,在開車時用語音控制車內裝置已經越來越容易,許多美國車上都配備了這一功能,例如你對著汽車說一聲“把空調溫度調到27度”,汽車就自動幫你調到這個溫度,你說“把天窗打開”,它就自動給你打開天窗,這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
最近即將上市的Jeep的自由光(在美國叫做小切諾基),開始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在家用過無線充電功能的人都知道這有多方便。尤其是在汽車狹小的空間里面,再也不用擔心開車時手碰到討厭的充電電線。
曾經,我們很迷戀汽車自身原裝的車載電子系統(tǒng)。但是一個現(xiàn)實是,電子產品的更新?lián)Q代極快,而汽車往往是很多年才換一次的。前幾年買車的朋友可能還在為自己車上原配的四線電阻觸摸屏而感到驕傲,而當iPad流暢的觸控感覺大為普及的時候,這種老式的觸摸屏就顯得十分笨拙,而它又鑲嵌在原配的汽車里面很難被更換。
我和一位資深汽車設計師深入交流過這個問題,到底車機的未來是什么,他認為車機的未來就是“去車機化”,也就是盡量用外來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來控制,因為這些便攜式設備是隨時可以更換的,不懼怕更新?lián)Q代。
Jeep的自由光已經在做類似的嘗試。全新智能Uconnect系統(tǒng)通過8.4英寸的彩色觸摸屏可完美實現(xiàn)和手機的聯(lián)接,而且自身也具有移動互聯(lián)應用,并且集成了中控操作,配合語音控制、手勢等諸多操作方法,讓人在車內也能體驗到以往機械操作模式永遠無法給予的便捷和科技感。另外儀表還包含了一塊7英寸的可自定義的彩色顯示屏,駕駛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置需要顯示的內容,比如車速、油耗、時間、方向甚至是溫度等信息。
汽車和手機很像,都是高度個性化的東西。因此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都是要針對用戶的個性化喜好,一對一地為其提供智能的服務。具體來說,就是未來根據(jù)其使用記錄、自身信息來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例如英國有個叫做“Drive like a girl”的車險公司,就是在汽車當中加裝電子設備,當其發(fā)現(xiàn)某個人開車特別小心,像個女孩一樣,就會大幅降低其保險費用。
美國《連線》雜志前主編凱文凱利在其《技術元素》一書中描繪的未來的一天中對于汽車部分有著精彩的暢想:“我沖上車,繼續(xù)在車上讀廚房里未看完的新聞。我開著車,車上的屏幕則把新聞讀給我聽。公路兩旁的建筑本身就是屏幕。它們通常會顯示只針對我投放的廣告,因為它們能識別出我的車。我一般都無視這些廣告,除非他們顯示著與我正在聽的新聞有關的說明或者圖表。我通過車上的屏幕查看今天早上哪條線路最通暢。我的車能獲知其他司機的路線,因此它通常會選擇最好的路線;但這也并非萬無一失,因此我喜歡自己在屏幕上查看交通狀況……”
我認為這就代表了車聯(lián)網(wǎng)的未來:個性化、屏幕化、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