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元件 > 業(yè)界動態(tài) > 剛剛!中芯國際公開回應:14nm斷供華為!

剛剛!中芯國際公開回應:14nm斷供華為!

2020-08-11
來源:世界半導體論壇
關鍵詞: 中芯國際 華為 14nm

  今天,中芯國際透露,14nm工藝已經進入量產階段,良率正在穩(wěn)步爬升中,此前還宣布2020年資本支出從43億美元增至67億美元,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IPO)超額募集資金也達到了256.6億元。

  正式登陸科創(chuàng)板近1個月后,中芯國際首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證e互動”上正面回應關于華為海思、14nm制程等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8月10日,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詢問中芯國際,在美國禁令緩沖期后,還能否繼續(xù)生產華為海思14nm芯片?該公司今天回應指出,其面向海內外多元化客戶,須尊重經營地法律,合法合規(guī)經營。

1.jpg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向觀察者網表示:“所謂經營地法律,理論上是在美國經營的主體遵守美國的法律,在國內經營的主體遵守國內的法律?!?/p>

  不過,他進一步補充道:“如果有法律依據(jù),就要在法律范疇內解決,但如果要耍流氓,那么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了?!?/p>

 2.jpg

  上證e互動截圖,下同

  5月15日,美國政府擴大對華為的制裁措施,抓住了“芯片設備制造商多為美國企業(yè)”這一行業(yè)瓶頸。

  根據(jù)禁令要求,任何非美國的芯片制造企業(yè),必須先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并獲得許可,才可以使用美國的技術和工具給華為供貨。

  換句話說,美國政府要求包括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在內的芯片制造商不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采用美國公司的設備生產華為所用的芯片等部件。

  因此,未獲得美國政府許可的臺積電,自5月15日起不能再處理任何來自華為以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的新訂單,并且必須在9月14日之前將原有的訂單完成。

  事實上,8月7日,中芯國際聯(lián)合CEO梁孟松曾就上述問題表態(tài),該公司絕對遵守國際規(guī)章,有很多其他客戶也準備進入其有限的產能里面,若不能繼續(xù)支持華為海思,影響應該可以控制。

  同一天,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坦言,由于美國制裁,華為麒麟高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后無法制造,將成為絕唱。

  針對中芯國際的回復,有投資者直言:“一個中國企業(yè),客戶基本上都是中國市場,你卻遵守美國不合理規(guī)則,請問如果你和臺積電一樣遵守美國不合理規(guī)則,成為臺積電,請問為什么要買你的股票?”

3.jpg

  實際上,對于華為禁令問題,也有破局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打造一條不含美國技術的生產線。因此,有投資者提問,作為中國芯片代工領域追趕的唯一希望,中芯國際是否打造無美國供應鏈技術產品線?以防止有一天因為發(fā)展壯大,被美國制裁。

  對此,中芯國際未做具體回應,僅表示感謝關注。

4.jpg

  針對投資者關注的進口光刻機問題,中芯國際透露,光刻機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裝備,其根據(jù)產線的工藝要求和設計產能,配備了相應的光刻機。

  該公司表示,目前其先進技術的研發(fā)按照計劃順利推進,14nm已進入量產階段, 良率穩(wěn)步爬升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5月,中芯國際曾花費1.2億美元向荷蘭ASML采購后者最先進的EUV光刻機。然而,在美國政府的各種阻撓之下,該訂單至今也未能落地。

 5.jpg

8.jpg

  7月16日,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chuàng)板。截至8月11日收盤,其A股市值報5683億元,港股市值報2060億港元。

  招股書披露,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yè)之一,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jié)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在14nm及以下技術節(jié)點的開發(fā)上,全球純晶圓代工廠僅剩中芯國際和臺積電2家。隨著該公司不斷加大研發(fā)投入,其與臺積電之間的技術差距正不斷縮短。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