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顯示光電 > 業(yè)界動態(tài)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碳納米管場致發(fā)光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碳納米管場致發(fā)光

2010-12-22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0日報道,德國、瑞士和波蘭聯合研究小組在一項新研究中首次觀察到,碳納米管中缺口間的分子在電流通過時能夠發(fā)光,這種現象稱為場致發(fā)光(electroluminescence)。研究發(fā)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上。

  一種單層的碳納米管―分子―碳納米管(CNT-分子-CNT)的連接固態(tài)電子設備在幾年前就開發(fā)出來,但其光學性質還很難檢測。碳納米管包含了一對金屬電極,在電極之間造成一個僅有幾納米寬的缺口,缺口的位置和大小不超過10納米,并能在納米尺度精確控制電流通過。

  研究人員在缺口放置了一個6納米長的小棒型分子,當給電極施加電壓時,能觀察到明亮的場致發(fā)光點。根據用外部照明拍攝的圖像覆蓋對比,他們確定這種光來自電極之間的分子,并能通過控制電壓開關來控制這些點發(fā)光。研究人員解釋說,電場的特性使分子陷入一種靜電陷阱中,彌補了兩極之間的“線路”,電極缺口能容納1個到3個這種小棒型分子。

  論文合著者、卡爾斯魯厄立功大學拉爾夫?克魯普克表示,這是首次在CNT―分子―CNT連接設備中觀察到場致發(fā)光。該研究的最大意義在于,我們成功將分子嵌入這種首尾對結構中制造了堅實的固態(tài)設備,而且我們能精確控制缺口和分子的大小,讓它在施加電壓時發(fā)光。我們的研究還首次從分子電子學角度證實,設備空檔處的分子出現了光學標志。

  碳納米管在分子電子學方面有很多應用。研究人員正在用不同的分子制造出不同發(fā)光波長的多種設備,這一重要的基礎性研究有助于制造微型化、高能高效計算機,并拓寬了分子電子學視角,比如以單分子為基礎開發(fā)光電子元件。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