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成都高新造”地震預警系統(tǒng)成功預警發(fā)布會舉行。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省長寧縣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而在此次地震中,很多人第一時間收到預警信息。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王暾博士介紹,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成都的180個學校、110個社區(qū)收到預警。
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還通過手機短信、電視等途徑向社區(qū)居民發(fā)布預警信息。
不少網友也曬出了自己收到的預警信息。
據新京報報道,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地震預警系統(tǒng)在地震發(fā)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發(fā)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目前中國的地震預警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據介紹,一臺地震預警儀的監(jiān)測范圍是350平方公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全國范圍內布有5600臺地震預警儀。地震預警中心由一組服務器組成,其核心部分是成都高新研究所開發(fā)的軟件。5600臺地震預警儀和5個地震預警中心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預警網。
目前,這張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預警網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帶、華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西北部等區(qū)域,已經延伸至31個省份,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qū)人口90%(6.6億人)。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創(chuàng)始人王暾擁有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和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經過三年的技術攻關,王暾帶領的技術團隊在2011年首次成功向外界發(fā)出地震預警信息,中國也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個具備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8年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多種途徑公開預報40此破壞性地震,無一漏報誤報。
“我們的技術水平處在世界先進水平,主要體現在準確性和及時性兩個方面。”王暾介紹,過去7年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從來沒有誤報過,而日本每年都有誤報;從地震發(fā)生到用戶接受到警報平均時間為6.2秒,偶爾甚至會達到4秒,日本的平均時間是9秒,速度比日本快了將近30%。
在今年5月28日,在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簽署了地震預警接收“最后一公里”深化合作協議,推進地震預警接收“最后一公里”。
人民網報道顯示,自2012年開始,在當地縣政府的授權下,在當地縣廣電公司的支持下,汶川、北川、茂縣在全國率先啟用電視地震預警,已安全服務社會7年,并在九寨溝7級地震等大地震中,發(fā)揮減災效益。2018年以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四川省有線廣電股份公司合作,已全面打通了地震預警網與四川廣電網絡的技術鏈路。在四川地震區(qū)的市縣政府的授權下,電視地震預警擴展到了四川省地震區(qū)的79個區(qū)縣,占了四川省地震區(qū)的區(qū)縣的60%。另外,具有億級電視用戶的互聯網電視平臺也于5月23日開通。
此外,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官方微博賬號顯示,民眾可免費下載“地震預警”APP使用。